
首集揭秘“旋风”司令韩先楚,《档案里的湖北开国将军》第三季开播
《档案里的湖北开国将军》第三季开播,首集聚焦在“旋风”司令韩先楚的传奇故事上,本节目深入挖掘韩先楚将军的生平事迹和战斗历程,展现他的英勇事迹和卓越成就,通过档案资料和珍贵的历史影像,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杰出的军事将领,感受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
武汉热线wuhanews8月1日讯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由湖北省档案馆与长江日报社联合打造的口述档案微纪录片《档案里的湖北开国将军》第三季举行首播式。该片以“将军后人讲述+珍贵档案揭秘+多视角解读”的立体叙事,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长廊,感悟湖北籍开国将军的家国情怀与精神伟力。
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和湘鄂川黔等四个革命根据地分布于此,走出了235位新中国开国将军。《档案里的湖北开国将军》微纪录片聚焦这些闪耀的荆楚将星,致力于让红色档案走出历史深处、走进大众视野,用先辈的信仰之光照亮当下,让英雄的精神血脉代代相传。
用光影铭刻峥嵘岁月
让红色档案“活起来”
《档案里的湖北开国将军》第三季共10集。主创团队寻访了韩先楚上将、郭天民上将、王宏坤上将、刘飞中将、张才千中将、张仁初中将、周志坚中将、王政柱少将、李少元少将、熊伯涛少将等10位湖北籍开国将军的亲属,利用珍贵的档案文献、照片、音视频资料,并结合将军亲属、军事专家口述历史,以光影铭刻峥嵘岁月,再现开国将军们的英勇事迹与卓著功勋。
湖北省档案馆馆长周向阳表示,近年来,该馆把“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作为档案工作服务中心大局的“核心课题”,系统梳理湖北革命历史档案资料,建立红色档案资源专题数据库,抢救性地采集32位湖北籍开国将军后代口述档案,《档案里的湖北开国将军》系列微纪录片,正是这一系统性工程的成果之一。此外,档案馆还通过举办“湖北红色档案展”、开办“红色讲堂”、探索“档案+思政”沉浸式课堂等多种方式,切实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湖北省有83个县为革命老区县,有3000多处红色遗址、遗迹。为真实还原历史、沉浸体验红色岁月,摄制组足迹遍及全国多地,并重点深入湖北本土红色热土。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中原突围纪念馆,以及众多历史遗址和将军故居,团队在荆楚山水间追寻将军足迹,汲取创作灵感,获取丰富影像。
一段段讲述承载无数回忆,一件件档案讲述动人故事,一处处旧址见证不可忘却的红色征程。首播式上,主创团队代表分享了系列纪录片创作背后的故事。本季摄制过程中注重深度挖掘红色档案,将在影片中披露张才千中将留下的信件,王政柱少将关于抗日战争片段的笔记、绘制的形势图等诸多珍贵档案资料。纪录片中也不乏战场上的惊心动魄:王宏坤上将带领冀南军民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在频繁的反“扫荡”中,采取袭击、伏击、截击等办法,打得敌人防不胜防;张仁初中将在战斗中被子弹击中腹部,把流出来的肠子塞进腹腔往前爬;周志坚中将与新四军五师坚持在武汉外围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将军后代深情讲述
传承先辈红色基因
将军后人的深情追忆成为贯穿每一集纪录片的情感纽带。张仁初中将之女张海平忆及父亲满身伤痕,感叹“父亲真是英雄”。刘飞中将之子刘建华透露,1984年10月父亲去世时,给子女留下了一颗子弹——它伴随和见证了将军45年军旅生涯。“父亲就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传承父亲的精神,郭天民上将之女郭丽卿捐资帮助家乡建设学校。熊伯涛少将曾在“将军合唱团”中用湖北黄陂乡音朗诵,时隔半个世纪,他的儿子熊湘江加入“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继续唱响红色经典。“父亲的故事就如一本引领我人生前行的教科书。”李少元少将之子李新春动情地说,“新的长征需要精神接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红旗,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高高地举起。”
首播式现场播放了第三季首集《“旋风”司令 韩先楚》。纪录片通过口述档案,展现了湖北红安走出的开国上将韩先楚的传奇一生。他凭借卓越军事才能,在抗日战争、海南岛战役及抗美援朝战场上屡建奇功,赢得“旋风司令”威名。其子韩卫平讲述的父亲“带着受伤的左手于长乐村战斗中和日军进行白刃战”“率军创造木船打败军舰的渡海作战奇迹”“与亲姐姐阔别20年方得家乡相见”等故事,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
据介绍,首播后,《档案里的湖北开国将军》第三季将陆续在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客户端、新浪微博、抖音、大武汉客户端等平台播出,进一步传播红色文化,致敬开国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