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把毕加索作品请进村,让中西艺术在乡村“对话”,市政协委员探索城乡融合“新花样”

访客 2025-11-10 13:11:03 1110

把毕加索作品请进村,让中西艺术在乡村“对话”,市政协委员探索城乡融合“新花样”

  假如你自驾在江夏乌龙泉街勤劳村的乡间小路,走着走着会突然发觉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里,每周都会举行多场活动,有艺术展、诗会、机车骑行、房车交流、萌宠聚会等。

  “希望能用这些形式,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11月9日,市政协委员、武汉普生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普生·人文村落负责人刘浏表示。

  刘浏把摄影作品展带进乡村。

  毕加索真迹《猫头鹰》首秀武汉乡村

  “以前总觉得毕加索的作品只能出现在电视、书上,没想到能在村里细细看、慢慢品!”提起两个月前在勤劳村举办的“毕加索·叶建新中西文明艺术展”,当地村民李友平依然难掩兴奋。

  在刘浏的积极协调与全力争取下,今年7月2日至8月31日,“毕加索·叶建新中西文明艺术展”在位于江夏区普生创艺园的汤逊湖美术馆免费展出。

  “怎么能让艺术真正送到田间地头?”8月26日,刘浏精选了毕加索的陶瓷作品《猫头鹰》与中国陶瓷艺术名家叶建新创作的《水墨琉璃》两件代表性作品来到勤劳村,在艺术家塔内的普生·达芬奇美术馆进行展览。

  毕加索真迹《猫头鹰》被群众围观。

  一时间,除了专程来看展的各路专家、爱好者,村里的村民也都来“看稀奇”。在展示《猫头鹰》的玻璃展台前,好奇的孩子们围着看了又看。

  “把毕加索请进村,不仅是让世界看到中国乡村的文化胸怀,更是通过叶建新先生的作品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刘浏说,“我们希望通过‘文明对话’这一主题,打破时空限制,让中西艺术在乡村交相辉映。”

  刘浏在艺术家塔的赛博朋克空间为大家讲解。

  在乡村打造“托斯卡纳”小镇

  “去年,我开车走在勤劳村、杨湖村附近,忽然觉得这处空旷的丘陵地带很像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大区的奥尔恰谷。”说干就干,刘浏租下了周边的民房和土地,在路边种上大片的油菜花和柏树,建设三座塔楼,开始打造普生·人文村落。

  深秋时节,走在这处人文村落内,绿树、稻田和欧式建筑相映成趣,前来露营烧烤的游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艺术家塔、科学家塔和企业家塔三座精神地标塔楼连点成片,如能在文旅上出圈,就能带动周边三个村的发展。”刘浏说。

  刘浏介绍,比如艺术家塔,原本是一座废弃的水塔,改造后,一楼变成了“达芬奇美术馆”,各种精美的艺术作品在这里展出;二楼是赛博朋克空间,以“未来城市”为主题,融合人工智能交互、大数据可视化等前沿技术,将枯燥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沉浸式幻境;三楼是“但丁诗社”,是省朗诵协会的基地。站在艺术家塔上登塔远眺,村落全景尽收眼底。

  科学家塔旁进行摄影作品展。

  江夏区乌龙泉街道党工委书记汤纲介绍,如今,普生·人文村落将游客吸引来了,村民们不仅文化生活丰富了,还可以在周边摆摊卖农产品、小商品,有的还开起了民宿、农家乐,激活了乡村经济发展。

  “在这里,艺术不是高岭之花,而是乡村振兴的芯片。”湖北美术学院教授、普生·达芬奇美术馆馆长叶加贝说,“人文村落项目通过‘农文旅’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探索文化赋能乡村发展的创新路径。”

  科学家塔旁,艺术家、文艺爱好者挥毫泼墨。

  让文化力量驰骋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0年开始,有江夏区政协委员提出居民文化空间不足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难题,刘浏无偿开放企业园区内的活动室、图书馆、展览馆等近3000平方米的室内空间,以及4000平方米的户外活动场地供社区居民使用,并花费十余万元购书丰富图书馆藏书。

  在这些文化空间内,刘浏持续组织免费培训、讲座、义诊、演出等,普生创艺园逐渐成为江夏区的一张“文化名片”,刘浏这个办药厂的实业家也开始深耕文化领域,并将群众的急难愁盼转化为一份份高质量的提案。

  如今,普生·人文村落已经有产科专家肖梅、考古专家院文清、国画名家叶建新、书法名家高洪斌等数十位荣誉村民。刘浏计划,在三年内邀请100位科学家、100位艺术家和100位企业家成为荣誉村民。

  11月4日,在普生·人文村落科学家塔旁举办的金秋诗会上,在场的文艺界嘉宾、企业代表、周边村民共同唱响《在希望的田野上》,用歌声传递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刘浏表示,以后将继续推动文化惠民、助力乡村振兴,让文化力量驰骋在希望的田野上。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