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江岸非遗生活嘉年华点亮汉口历史风貌区

访客 2025-10-02 18:31:50 1870

江岸非遗生活嘉年华点亮汉口历史风貌区

  武汉热线wuhanews10月2日讯1日晚,非遗项目“炭花舞”在江岸区平和坊水上舞台上演,火花与水面倒影交织,成为“我有拿手戏”江岸区2025年国庆中秋非遗生活嘉年华的最大亮点。该活动将持续在汉口历史风貌区的吉庆街、平和坊、咸安坊三大会场联动举行,直至本月7日。

  带来这场演出的是楚粤龙狮团田尧,他说:“为了这短短三分钟的完美呈现,预处理木炭、检查道具等环节就需一个多小时。”

  当天,一场名为“溜溜的江岸,有延有咸又有元”的主题巡游,以动态形式串联起多个历史景点。巡游队伍从保元里出发,途经吉庆街、咸安坊、平和坊等知名地标,最终抵达延庆里,以一场流动的盛宴串联起汉口的百年记忆。

  “溜溜的江岸,有延有咸又有元”主题巡游。通讯员刘恋 摄

  在咸安坊的“青年创意市集”,泥塑非遗传承人胡作林的摊位前,一座与他本人几乎一模一样的硅胶蜡像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这好似我兄弟!”胡老师边开玩笑边笑着招呼路人拍照,“游客拍照发朋友圈,也是一种非遗传播。”今年暑假,胡作林跟随湖北美院原雕塑系主任项金国教授学习人物神态塑造,还尝试用AI还原老照片,制作彩色卡通摆件。“非遗要活起来,就要和现代生活接轨。”他说。

  泥塑非遗传承人胡作林现场讲解非遗知识。记者向倾 摄

  在咸安坊与平和坊同时设摊的手工皮具主理人张金风,国庆首日销售额约3000元。她解释道:“现场结识的认可手工价值的客人,会通过朋友圈长期关注并复购,形成口碑传播”。张金风几乎参与了区内所有非遗市集,从武汉新天地到咸安坊,她见证了非遗市集从“小众爱好”到“大众潮流”的转变。

  手工皮具主理人张金风正在推广产品。记者向倾 摄

  从深圳来汉旅游的吴女士是第二次到访武汉。“白天看历史建筑,晚上体验非遗,这一静一动的结合特别有意思。”她在咸安坊的非遗市集上说,老房子是城市的骨架,但像炭花舞、面塑这些非遗,让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活了起来。

  炭花舞表演现场。通讯员刘恋 摄

  作为江岸区“迎国庆 贺中秋 游江岸”系列文旅活动的亮点之一,本次非遗生活嘉年华由江岸区文旅局、江岸国资、团区委等单位主办,三大会场各具特色,吉庆街会场以木偶戏、湖北大鼓等非遗演绎为主;平和坊会场侧重面塑、木艺等互动体验;咸安坊会场则聚焦“非遗+潮流”,集中展示烙画、香云纱潮牌等创新产品。假日期间,全区此类文旅活动超过50项,通过深化文旅融合,不仅激活了消费市场,也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