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型提质②|科技赋能物业能力重构,让生活更智慧更便捷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
作为连接社区与城市的重要纽带,物业企业正以科技为支点重构服务能力,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数字驱动,构建智慧服务新体系
智慧城市建设需“创新城市治理的手段”,而数字化系统正是物业企业重构能力的“基础设施”。
目前,有物业企业孵化的科技公司已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及合作建设50余个数字化系统及平台,累计获68项软件著作证书与16项专利。打造的物业行业SaaS+N解决方案“想家友邻”,向全行业开放共享,推动整体行业水平提升。
物业公司正将科技运用到服务场景中。
另有物业公司通过搭建“数字罗盘系统”,实现更大范围的智慧管控,其操作中心可实时呈现全国逾3000个小区的电梯运行状态、安防巡检轨迹,每秒处理亿万级数据流。借助AI算法实现故障预判率高达92%,维修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管理效能较传统模式跃升30%以上。
“万物云数字罗盘系统”显示屏。
AI赋能,提升人居服务新体验
在智慧社区建设方面,物业企业通过AI技术让居民在生活中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一些社区启用AI摄像头自动识别高空抛物轨迹,智能灌溉系统依据气象数据动态调节浇灌节奏和水量。更值得关注的是,系统还能通过对独居老人日常用水、用电数据的分析,实现异常预警和风险干预。
物业企业在科技应用探索中,也更贴近居民需求。有物业企业推出吉祥物形象与数字人品牌形象官,根据场景差异提供个性化服务,既能通过短视频科普物业政策、安全知识,也能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
在推进数字化的同时,物业企业也将“工匠精神”融入服务细节。设备师傅为每部电梯建立“健康档案”,绿化团队将草坪平整度误差控制在±0.1cm,自创响应机制确保客户诉求20分钟内响应,彰显科技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科技应用提升了人居服务新体验。
边界延伸,嵌入城市治理“链条”
随着能力重构深入,物业企业的服务范围不限于社区内部,更向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延伸。
“城市大管家”模式正在兴起,让物业服务从小区走向街区,从社区走向城市。有物业企业推出城市服务专属品牌,探索“城市综合协同治理模式”,以“城市大管家”身份对城市公共空间、资源和项目进行全流程的“服务+运营+管理”,实现城市服务与治理的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与智能化。
有物业企业积极推进“无界服务”,通过系统自动链接社区服务与周边商业资源。业主在物业APP预约家政后,系统自动推送附近商户优惠券;报修工单完结时,弹出邻里市集邀请函。这种“服务即链接”的新生态,让居民足不出户享受便捷生活。
通过数字赋能、技术融合与模式创新,物业服务不仅显著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更成为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注入新动能。
出品: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 长江网
统筹:徐嘉潞
策划:王茜
采写:记者唐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