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加快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东湖科学城加速攻坚创新提速

访客 2025-04-23 10:13:30 1577
加快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东湖科学城加速攻坚创新提速摘要: 在光谷生物城医疗器械加速器园区,走进武汉奥绿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楼的医工融合实验室,临床医生与工程师的协作场景打破了传统科研的边界。中南医院耳鼻喉科陈雄教授正手持植入式舌下神经...

在光谷生物城医疗器械加速器园区,走进武汉奥绿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楼的医工融合实验室,临床医生与工程师的协作场景打破了传统科研的边界。

加快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东湖科学城加速攻坚创新提速

中南医院耳鼻喉科陈雄教授正手持植入式舌下神经刺激系统原型样机,与研发工程师讨论电极表面涂层工艺、涂层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这里形状上需要更加圆润,要保证良好的密封性,材料选择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避免电极长期植入后引发炎症反应。”

在武汉奥绿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医工融合生态氛围浓厚。

面前的屏幕上,实时呈现着电极在动物实验中的信号传导数据,这是“植入式舌下神经刺激治疗技术”项目的核心部件,该部件即将完成概念验证。

在奥绿新的动物实验中心内,国内外近30位临床专家教授正在参加微创心肌切除系统的动物实验操作培训班,这款由同济医院心外科魏翔教授创意、奥绿新耗时6年转化的创新器械,已让一千余名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告别开胸手术——这是东湖科学城医工融合生态的生动注脚。

作为全国引领的“一站式医工融合孵化平台”,奥绿新已摸索出“成果遴选+项目孵化+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共享智造”一站式全链条的医疗器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据奥绿新创始人、总经理吴斌介绍,公司已累计服务300余位三甲医院专家,包括7位两院院士,将400多个临床创意转化为医疗器械,其中约70款产品已获证上市。“期待通过医工融合,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吴斌说。

在光谷科学岛东南部,光谷科学岛首个国家大科学装置——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设施项目建设已进入科研装置安装调试阶段。

鸟瞰地镜设施,3处圆形穹顶建筑合围,如3块鹅卵石般坐落在绿草如茵的园区内,建筑顶部布满了太阳能光伏板。与半年前的航拍照片相比,项目现场大变样,园区内及周边道路焕然一新。

“目前,项目已全面进入科研装置安装调试和系统集成验证阶段。”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吨位扁平柔性加载、三相似模型试样制备等六项关键技术开发基本完成,主控系统冷态试验、热态试验和监测舱系统耐高温高压测试成功。

地镜设施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主持建设,将打造未来的“中国地镜”。

3块“鹅卵石”分别为样机实验室、测试分析中心和岩样制备中心。该负责人解释,采集地下深处的岩石后,进行制样、实验、分析,对深地岩体做最严格的试验。正如给人做肠镜、胃镜,这一大科学装置则是给岩石做“地镜”。

武汉奥绿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动物实验中心。

据了解,项目投用后,能全面揭示工程扰动条件下深部岩土体结构、状态与行为演变规律,将为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工程建设加速向深部拓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驱车沿高新大道东行,光谷科学岛的建设热潮扑面而来。未来一路南延线的施工现场,300余台工程机械昼夜轰鸣,这条连接科学岛与主城区的“创新动脉”,将于年内贯通。

走进东湖科学城展厅,100平方公里的创新版图跃然眼前。东湖高新区科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5年4月,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按照“三步走”战略加速推进,主体框架初步成型,科技创新平台、基础设施、产业协同等领域取得阶段性突破。尤其是产业协同与创新生态持续深化,以生命健康领域为例,奥绿新等企业依托东湖科学城大科学装置,在植入式器械、磁控技术等方向开展跨学科攻关。

当前,东湖科学城正加速攻坚,推动科学城从“框架成型”向“功能深化”升级,加速构建“弓箭型”空间结构,为湖北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战略支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