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钱治光回母校代捐“参军誓词笔记本”,省实验校友八代同堂“追”学姐
12月27日,钱治光受邀回母校参观座谈。闻听她要来,40多位学弟学妹从武汉三镇而来,与英雄学姐见面。有人数了数,按毕业时间,几乎跨越了从上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20年代的每个阶段,可谓“八代同堂”。
纪念墙下追忆峥嵘岁月
人们纷纷上前向她致敬
省实验校友们簇拥着向钱治光(左二)问好
当天中午,长江日报记者来到钱治光老人家中,和91岁的她一道去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省实验”)参加座谈,并准备将高三同班同学范中慧的“参军誓词笔记本”捐赠给母校。
为这次母校行,钱治光前天专门回了趟在海军工程大学的家找资料,还剪了头发。
27日出发前,钱治光再次轻轻打开写有“时代手册”4个字的笔记本,里面记有范中慧的参军誓言等内容。她说,这个笔记本意义重大,见证了当年参军学子的精神风貌,展现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自省实验80周年校庆(2000年)后,因为年龄等原因,她阔别母校已经20余年。“校门的位置和朝向没有变,但是校园内变化太大了。”下车进入省实验校园后,钱治光指着校门口的保卫室说,就在这个位置,自己曾和当年高三甲班的同学们排练过《黄河大合唱》。
沿着校门往里,走过一片竹林,就看到了抗美援朝纪念墙,上面镌刻了上世纪50年代309名参军参干学生的校友名录。
“第三列的15个人,大部分都是我们高三甲班的同学。”在纪念墙下,钱治光驻足许久,密密的名字她看了好几遍。看到熟悉的名字后,她开心地笑了起来。转瞬,她又喃喃地说:“可惜,班上的大部分人都已经不在了。”
1950年1月,钱治光所在的省实验高三甲班有12名女生,其中8人参军,还健在的女生只有她和范中慧、顾倬云3人。名医顾倬云现居北京。
在钱老和纪念墙合影留念时,有一名拄着拐杖的老人听闻她是这309人之一后,突然向她鞠躬致敬,还有人伸出了大拇指。
记者一问才知道,向钱治光鞠躬的老人名叫王国华,患肝癌开刀刚刚出院,他是带着拐杖主动前来的。虽然,他并不是省实验校友,是随朋友一起来的。老人告诉记者:“我在报纸上看到钱老的事迹,非常感动。她的爱国精神让人心生敬佩。今天是我72岁生日,遇到了钱老,这个生日很有意义。”
走在校园里,校友们得知那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就是媒体报道过的钱治光后,抢着跟她握手,纷纷向她问好、致敬。在“辟门吁俊”的牌坊前,有30多名校友和她合影留念。
参观校史馆看老照片
一眼认出同班同学和任课老师
钱治光在省实验校史馆认出老照片上的同学
在新建的校史馆,校长汪拥军向钱治光介绍了省实验的办学思想、历史沿革、文化建设等内容。在一面介绍历任校长的展板前,她认出了自己当年在校时的校长何斌。她说,自己只在省实验上了三个学期,但是对学校非常满意,这里不仅校风好,老师水平也高,同学们个个才华横溢。
“当时,我的数学老师是程逵,被称为数学‘四大金刚’之一。地理老师是白汉贞,课堂趣味横生。”参观“名师荟萃”板块时,钱老说,省实验之所以成为百年名校,不仅是因为走出了大批优秀的人才,更是因为诸多学有所长、教有所专的老师。老师们不仅会教学、爱学生,而且品德高尚,一身正气。
校史馆的“烽火弦歌”板块上,印有数张抗美援朝时期学校学生参军参干的留影。在一张名为“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全体师生员工欢送参干同学合影留念”的照片前,有校友问:
“钱老,这上面的同学有您认识的吗?”她一眼认出了同班的陈幼珠、顾倬云等女同学。
紧接着,她又弯下腰盯着一张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学校中南预科二团六中队八班”的照片,她一口气说出了杨流春、余应翱、张忠芳等7名同班男生的名字。
她说:“当年,我是班上的团支部书记,和大家关系都很好。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大家很受触动,班上有一大半都参军了。”
捐赠“参军誓词笔记本”
远程连线正在上老年大学的范中慧
省实验师生和在广州的范中慧远程连线
下午3时,一场名为“校友携笔从戎矢志报国”的事迹报告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召开,学弟学妹们和钱治光学姐面对面交流,听她讲述当年的参军故事。当钱治光代表同学将笔记本交到校长汪拥军手上时,现场爆发出热烈掌声。
钱治光和范中慧都是湖北省实验中学抗美援朝参军参干309名学生中的一员。1951年1月范中慧出发去参军,临行前,同学刘令玮与她交换礼物。刘令玮赠给范中慧一本书,范中慧回赠这本自己在用的笔记本。
在会议现场,通过微信,校友们现场连线远在广州的范中慧老人。“同学们,你们好!我是范中慧。”网络的那头,91岁的范中慧老人耳聪目明,正在老年大学上英语课。
看到自己的笔记本捐赠给母校后,她很激动:“这是我的同桌刘令玮帮我保管了70多年的笔记本,真是不容易。感谢母校培养了我。”
“当年,我们班上的学生有两类,‘新实验’和‘老实验’。”钱治光回忆,“老实验”就是指那些初中、高中都在这里读书的学生,像自己这样高中期间考进来的就属于“新实验”。“我在省实验只读了三个学期,就感受到了这里的优良校风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八代同堂”追星“英雄学姐”
家国情怀感人至深
钱治光向学校捐赠同学范中慧的笔记本
参加此次座谈会的校友中,钱治光老人最年长。余者最大的88岁,最小的16岁。
“他们都是听闻钱老的事迹自发赶来的,就是为了一睹英雄学姐的风采,感受家国情怀。”省实验党委书记代江连告诉记者,参会的校友们分别毕业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0年后、2010年后、2020年后,实现了“八代同堂”。
1988届校友王凌是湖北省特级教师,也是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光谷第十小学(武汉小学光谷分校)校长,曾在省实验读过初中。她说:“我要把钱老在内的309名学子参军的故事带到光谷的新建小学去,更要把这种红色基因传承辐射到光谷新区。”
“我生在和平年代,可以心无旁骛读书。”高二(3)班的黄羽韬说,看到309名校友前辈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参干事迹后,很震撼。“我们要像他们一样,扛起时代赋予的责任,让家国情怀代代相传。”
1967届校友马一先说,听了钱老等309人的事迹,非常感动,非常骄傲。“希望省实验能把这种爱国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编辑:代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