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坚守8年 豆腐摊升级为公司,依旧为老年顾客准备三碗找零的钱

访客 2025-11-26 17:12:11 580

坚守8年 豆腐摊升级为公司,依旧为老年顾客准备三碗找零的钱

  武汉热线wuhanews11月25日讯 11月24日清晨四点半,夜色未褪,张家湾清润生鲜市场里,豆美源豆制品店已亮起一盏灯。

  36岁的梁晶晶盘着头发,利落地掀开冰柜,把豆腐、干子、豆油皮等18种豆制品一一摆上柜台。这个六七平方米的小店,一半空间被装满豆制品的冰柜占据,余下的地方刚够放一张柜台、留一条过道。

  就在这方寸之间,她用八年时间,把一个小小的豆腐摊做成了一家注册公司。

  梁晶晶用八年时间,把豆腐摊做成了一家注册公司。记者刘睿彻 摄

  专门为老年顾客准备三碗找零的钱

  清晨的菜场人声渐起,“来块豆腐。”一位老人说。梁晶晶手起刀落间,一块嫩白的豆腐被切得规规整整,迅速被套进塑料袋。称秤,三块一毛钱,她笑着摆摆手:“给三块就行,一毛钱算啦。”

  这样的清晨,梁晶晶已经坚持了八年。2017年,她和丈夫从荆州来到武汉,用积蓄盘下这个小摊。为保持豆制品新鲜,她把摊位改造成玻璃房,配置了冰柜与纱窗,“豆制品坏得快,必须保鲜,顾客吃着放心才会回头”。

  夫妻俩每天凌晨两三点就得起床备货,丈夫开着小面包车去进货,她则主要守摊,从天亮卖到傍晚,同时根据需要为订豆腐的餐饮店送货。

  柜台的角落里,三个塑料碗装着硬币零钱,这是梁晶晶特意为老年顾客准备的。“我的老主顾里好多是老人,他们不习惯手机支付,我得备着。”她边说边接过一位大爷递来的纸币,麻利地找零、递货。

  靠着这份坚持与用心,小店生存了下来。“新鲜、口感正。”附近清润家园小区的张女士说。老顾客的信任成了最坚实的支撑,不少餐馆老板更是认准了她家的豆制品。

  三个塑料碗装着硬币零钱,方便老年顾客。记者刘睿彻 摄

  转型成公司,就有资质接大客户

  小店的生意在近几年面临挑战,线上购物兴起,个体摊贩的送货生意越来越难。难的时候,夫妻俩也会吵,累得想撂挑子。

  梁晶晶坦言,她尝试过线上直播卖货,拍视频,忙到深夜却没多少流量,最终只能放弃,“没团队、没精力,小本生意耗不起”。

  但这份“难”,并没有打垮这个乐观的女人。“用心做产品,这是做生意的根本。”哪怕从大企业进货,她也会亲自试吃验货,不好就退货,“我自己做过豆腐,懂行,骗不了我。”

  今年,小店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一次,有学校想从梁晶晶这里采购豆制品,却因为她是个体户没有投标资质而告吹。“那时候才意识到,个体户的天花板太低了。”梁晶晶说,想要拓展业务,对接更大的客户,必须升级成公司。

  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个看似复杂的转型,在洪山区市场监管部门的帮助下非常顺利。“工作人员手把手教我走流程,有问必答,半天就办完了所有手续。”拿到崭新的营业执照时,梁晶晶小心翼翼用塑料袋又包了一层,生怕弄脏,“这是小店的新起点”。

  拿到营业执照是新起点。记者刘睿彻 摄

  夫妻店正式升级为公司,梁晶晶成了法定代表人。虽然转型才一两个月,还没接到大额订单,但她眼里满是期待:“以前连投标的资格都没有,现在不一样了,学校、企业这些客户都有机会对接了。”

  每天依旧四点半开工,配货、送货、守摊,夫妻俩的生活还是围着这几平方米小店转,但心态已不同。

  全年只有春节能完全歇上几天。有时下午不忙,夫妻俩会趁着餐馆打折去“蹭套餐”,算是难得的浪漫;女儿上了高中,学习压力大,但会主动洗碗、扫地,让他们少操心。

  傍晚,市场渐渐冷清下来,梁晶晶开始收拾摊位。她算了算当天的收入,不算多,脸上带着踏实的笑容。她知道,只要用心坚持,就能闯出一片天。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