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大桥: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精神图腾
武汉长江大桥,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誉,是新中国桥梁建设的第一座里程碑,拉开了中国现代化桥梁建设的序幕。今年10月15日,是武汉长江大桥67岁的生日。外地网友来武汉,游览长江大桥是必选项目,他们说,这座大桥历史意义非同凡响,总能给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跨越历史时空,看武汉长江大桥之重
长江头条网友@今日观察写道: 说起武汉长江大桥,需要穿过历史的时空来俯视。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值得铭记:从北京到汉口的京汉铁路,1906年4月1日全线竣工通车;从广州到武昌的粤汉铁路,1900年动工,直到1936年才全线通车,前后经历36年。两条分别长达千余公里的铁路,汇聚到武汉的长江两岸,隔江相望21载,直到1957年10月15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21年间,南北货物列车过江需靠轮船摆渡。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对于贯通祖国南北经济大动脉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北京网友@刘青山: 新中国成立之前,武汉三镇每日依靠轮渡和木筏来往的人数高达11.5万人次,每年水上遇难人数平均超过300人。
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前后,毛泽东主席先后四次亲临工地实地考察、视察。大桥建成后,越南共产党主席胡志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等1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先后来参观。
历经沧桑,屹立如初。图为2007年的武汉长江大桥
广东网友@余卓妍: 武汉长江大桥作为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其价值远超出一座普通桥梁的范畴。
这座大桥的建成,打破了长江天堑对南北交通的阻隔,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
它像一条巨龙横跨长江,使得长江两岸的物资流通更加便捷,南北交通更加畅通。
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展现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它的成功建成,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此外,武汉长江大桥还成为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为后续的大型桥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它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在当时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中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武汉长江大桥还象征着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精神图腾。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2024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迎来67岁生日
巍峨秀丽之桥凌空飞架,雄浑壮阔之气夺人心魄
广东网友@吴鸣写道: 正如大桥刚建成时《新观察》杂志上所说的:“这是构成祖国无限美丽远景图画的第一笔色彩。”
唐寰澄先生作为武汉长江大桥美术方案的设计者,在设计前专门研究了中国古代桥梁,以从中汲取古人的哲学思想、设计理念、工艺技巧,希望能在现代桥梁的设计中注入几千年来所凝聚成的中国桥梁的灵魂,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为了遵循“实用、经济、美观”的美学原理,体现最经济、最民族的风格,他在两岸引桥上层借用中国古桥如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河北赵州桥等桥的艺术手法,以使屹立的引桥高巍连拱与刚劲轻巧的正桥菱形钢梁相映成趣,不显得线条单调。
为了凸显中国桥梁的独特韵味,正桥与引桥之间桥头堡建筑的设计也借鉴了清代黄鹤楼“攒尖顶亭式”的建筑风格,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朴素之美。在细节处理上,他也是颇费心思,独具匠心。如铜质小格大窗、莲花须弥座阳台、古式宫廷吊灯、庄重的大理石贴面、反映桥梁下部基础施工和上部钢梁施工的两组雕塑等等。当然,所有这些设计无不统一于总体的设计思路——简洁明快,清新自然。
唐寰澄与他的25号方案
唐寰澄先生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从而被正式采用。其中的奥秘在于他的方案具有中西结合、以民族形式为主的特点,体现出一种洗炼的风格。桥头堡设计和引桥双拱式结构都沿袭了中国古代桥梁传统,表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灵秀之气、朴素之美。这一设计又摒除了一切繁复的、累赘的、夸饰的东西,具有一种自然、明晰的新时代风格。
时间已经过去近70年,武汉长江大桥并没有因为时间的久远而失去光彩。登上龟蛇之巅,极目远眺,大江东逝,百舸争流,一座巍峨秀丽之桥凌空飞架,一股雄浑壮阔之气夺人心魄。古朴典雅的桥台似琼楼玉宇屹立两端,笔直轻捷的桥身似长龙卧波气势如虹,托起黄鹤楼,撑起电视塔,牵起晴川阁,挽起古琴台,与周边的山光水色、亭台舫榭、高楼大厦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她是一部传奇、一首诗歌、一曲乐章,永远在向世人讲述、吟咏、弹唱。
湖北网友@品读长江: 走近这座伟大的建筑,可以发现从外观到内构、从主桥到引桥、从钢梁到桥台,乃至它的栏杆、灯柱、窗棂、壁饰、穹顶等,无不体现出它的雄阔与美感。
从桥头堡进去,进门处是3扇圆拱式的钢门,两侧是长形的钢卷窗,采用的是中国古代窗棂中菱花格扇格嵌花,格与格之间的朵朵嵌花均为铜制,灿烂夺目。窗底采用莲瓣托出的阳台,既高雅又实用,可供游人登楼歇息、眺望江景。公路桥面的栏杆堪称杰作,栏杆为铸铁嵌花栏杆,花板上有各种花鸟图案,如“喜鹊登枝”“鱼戏莲荷”“松鼠葡萄”“鹿与梅花”等,既具有传统的喜庆色彩,又象征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代。
2024武汉马拉松,参赛选手跑过武汉长江大桥
至今仍是武汉人民和全国游客心中的“C位”
湖北网友@余启新写道: 2009年,武汉长江大桥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2013年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它作为时代的坐标、城市的象征而受到重视,不少武汉的父母也会给新生儿起名“建桥”“汉桥”,还有许多武汉商品以“大桥”作为商标。
纵然时光如梭,武汉长江大桥也并没有因为岁月的磨损而失去光彩。现在的大桥,有了更新潮的玩法。游客们早已不满足于徒步、拍摄,他们会花点时间、花点心思在长江大桥纪念馆回顾建桥历史,在桥头堡的电梯里透过窗户看火车驶过,在桥下观一场璀璨的灯光秀……“十一”“五一”节假日,登桥之人数以万计。近70岁的“万里长江第一桥”,至今仍是武汉人民与全国游客心中武汉长江的“C位”。
湖北网友@黄丽娟: 携家带口上桥看灯光秀、看人间烟火已是武汉人逢年过节保留节目,去大桥上散步是武汉本地居民的日常,带着外地朋友去“走桥”也是本地居民最爱推荐的经典游玩项目。
今年7月以来,来武汉旅游“在长江大桥追日落”成为全国游客“最浪漫的事”。站在长江大桥上,迎面看是绝美落日和龟山电视塔同框,回头看是巍峨的黄鹤楼,在金色光芒下熠熠生辉,宽阔的江面上还可以远眺杨泗港长江大桥、长江二桥,处处是景。
游客在桥底欣赏夜景
每一眼皆是风景与故事的交织,给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
山东网友@零摄氏度的冰写道: 黄昏时分,站在桥上,看着夕阳慢慢沉入江面,金色的余晖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整个城市在这一刻都显得温柔而宁静,桥上的灯光与两岸的霓虹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江城夜景图。如果你足够幸运,可以赶上一列火车从桥上呼啸而过,那种震撼的感觉,让人不禁对这座桥的坚固和宏伟肃然起敬。
湖北网友@顾轻舟ls: 武汉长江大桥集实用与美学于一身,不仅承载着繁忙的交通,更见证了城市的沧桑巨变与历史兴衰。漫步其上,如同行走于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每一步都踏出了岁月的回响,每一眼皆是风景与故事的交织。
随着四季更迭,武汉长江大桥展现出不同的风貌。春日里,两岸杨柳依依,桥下江水碧波荡漾,桥上行人与车辆络绎不绝,一派生机勃勃;夏日,江面雾气蒸腾,大桥在朦胧中更显壮丽,夜晚则灯光璀璨,与星空交相辉映;秋风送爽时,桥头的黄鹤楼与满树金黄遥相呼应,构成一幅绝美画卷;冬日雪后,银装素裹的桥身更添了几分庄严与宁静。无论何时来访,大桥总能以它独有的方式,给予旅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
唯美日落
踏上武汉长江大桥,最佳的游览方式莫过于步行。从武昌一侧的桥头堡出发,沿途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大桥的雄伟结构,还能远眺对岸的汉阳晴川阁与黄鹤楼,感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诗意景象。途中,不妨放慢脚步,在桥中央的观景平台上稍作停留,这里是拍照留念的最佳地点,也是观赏长江两岸风光的绝佳视角。此外,傍晚时分,不妨等待一场落日,当夕阳余晖洒在江面上,整个世界似乎都被染上了温柔的金色,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美好得让人窒息。
武汉长江大桥,不仅仅是一座桥,它是这座城市的精神象征,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连接着未来的梦想。每一次的驻足与凝望,都是对这座桥、这座城市乃至这个国家发展历程的一次深刻理解。
见习编辑:张子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