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琴雅韵里遇知音,2025年知音文化周启幕
武汉热线wuhanews10月1日讯2025年9月29日至10月6日,“古琴和盛世·知音聚江城”2025年知音文化周在武汉古琴台景区举行,文化周期间,“高山流水”文化讲坛、“古韵雅行”沉浸式汉服换装游园等系列活动持续上演,刘玉堂、杨赛多位知名学者深入解读古琴艺术与知音精神,来自全国各地的琴社与名家也将联袂献艺,呈现流派纷呈的琴音盛景。市民与游客可换装汉服,体验焚香、点茶等传统雅事,全方位感受知音文化的视听之美与互动之趣。
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古琴台坐落于汉阳龟山之麓、月湖之畔,因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而闻名遐迩。在日前举行的开幕式暨国庆雅集上,一系列精彩演出接连上演。
古琴名家马杰、徐君跃分别与湖北大学的巴西留学生马飞龙、荷兰指挥家律德等国外知音朋友合作演绎古琴名曲《广陵散》《仰湖山》,在国庆佳节奏响中外文明互鉴的和声。中国台湾古琴名家林法与武汉音乐学院陈姜华教授将《忆故人》与《乡愁》创新编排,在琴韵诗情中抒写两岸同根、血脉相连的深厚情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马维衡与儿子马天驰同台合奏《平沙落雁》,以父子联袂的深情演绎,将古琴艺术的代际传承化作悠远琴声。
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委会副会长马杰。通讯员供图
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委会会长、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徐君跃。通讯员供图
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委会副会长、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马维衡。通讯员供图
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员、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马天驰。通讯员供图
现场,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委会常务副会长、辽宁省非遗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朱默涵一曲《流水》,令人仿佛穿越千年,重回伯牙弹琴、子期聆听的现场,触摸那段与天地共长的知音情谊。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委会副会长、国家级非遗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刘善教演奏《捣衣》时,武汉歌舞剧院舞者翩然伴舞,诗画相融、声情并茂,绘就一幅动人的艺术画卷。李玉亭吹奏古朴的埙,陶健抚琴相和,沉郁陶音与厚重琴韵交织,共展《东方之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委会理事、武汉市非遗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丁霓裳在月湖之畔奏响《醉渔唱晚》,以琴迎宾,以音会友,伴花香茶语,共谱雅集清韵……这一系列艺术呈现,将“知情重义、志同道合、诚实守信、合作共赢”的知音精神化为流淌的音符,使传统雅乐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委会常务副会长、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朱默涵。通讯员供图
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委会副会长、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刘善教。通讯员供图
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委会理事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陶健和洛阳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李玉亭。通讯员供图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委会理事丁霓裳。通讯员供图
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子盛。通讯员供图
据介绍,2025武汉知音文化周以三项“首次”创新,拓展古琴艺术的舞台表达:首次邀约来自全国的顶尖古琴名家齐聚古琴台,以空前规格同台献艺;首次在大范围内实现古琴与传统乐器、西洋乐器的跨界合奏,让清雅琴音与世界乐声相得益彰;首次将古琴演奏与武术、朗诵、杂技等多元艺术形式深度融合,打造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沉浸式体验。
知音文化深植于荆楚文明的根脉,象征着楚人重情尚义的精神。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武汉知音文化周不仅是一场艺术盛会,更是武汉向世界展示文化自信与开放胸怀的重要舞台。借助古琴这一世界级非遗载体,武汉正将“知音文化周”打造成为国际瞩目的、可感知、可记忆的城市文化品牌IP,让江城知音这一东方意象在世界文化版图上熠熠生辉,让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成为全球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