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车大巡游提前揭秘——巨龙会动会喷烟,最重花车17吨
“太有氛围感了!”当23台造型各异的花车缓缓驶过街头时,众多附近的居民成为首批“尝鲜”观众,纷纷举起手机拍摄。9月29日晚上10点半,武汉光谷高新大道街头灯火璀璨,2025“河山添锦绣——文旅IP城市大巡游”进行首次全流程完整彩排。有市民观看后激动地表示,“10月1日上午我要和朋友早点来站头排,好好感受节日氛围。”
“动漫萌宠”花车。
这场备受期待的巡游,究竟藏着哪些设计巧思、技术突破与文化内涵?长江日报记者对话花车巡游总导演、花车总设计师及制作人,揭开这场视觉盛宴背后的故事。
一车一故事
“巨龙”会喷烟
“我们希望用现代美学语言,讲好湖北故事、中国故事。”花车总设计师高羽介绍,此次巡游由六大主题方阵和多辆湖北各市州花车组成。六辆主题花车“一车一故事”,譬如“锦绣河山”花车寓意国家繁荣,展现千里江山的壮美;“初心如磐”花车精准复刻嘉兴红船外观,让红色记忆驶入武汉街头;“楚风汉韵”花车突出楚文化特色;“非遗国潮”花车以传统戏台为灵感、“动漫萌宠”花车风格活泼、“全球狂欢”花车突出节日狂欢氛围等。
“河山锦绣”花车。
“非遗国潮”花车。
高羽透露,此次设计大量采用了AI技术辅助设计,为创意实现提供了很大助力。以“锦绣河山”花车为例,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千里江山图》,以传统青绿山水为基调,融合龙和长城的形象。通过AI生成数百张方案后,团队筛选出合适的构图进行重构,并加入机械装置。彩排现场,观众看到的仿真“龙头”,能仰头、胡须能动、能张嘴、能“喷烟”,非常生动。“楚风汉韵”花车在设计中以展翅欲飞的凤凰为核心,下方配以红色大鼓,两侧装饰编钟,背景融入黄鹤楼造型,将楚文化符号有机整合,兼具美感与动感。
慢下来
让观赏与安全“两不误”
“花车巡游不是赶路,而是要让观众看清细节、感受氛围。”花车总导演周曼莉介绍,团队对巡游精度严格把控,充分考虑观赏体验。车辆间隔需保持10米,演员与花车距离固定;行进速度经过反复测试,最终确定为每小时5公里——相当于普通人步行的速度。
花车列队,准备出发。
为保障巡游顺利,每辆花车都配备车长负责操作与协调,后台统一控制音乐与影像播放,确保视听同步;演员均配备安全绳、地锁等防护装置,通过多轮彩排明确各节点动作与位置。周曼莉解释,速度并非“一刀切”,而是会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若花车速度偏快导致演员跟不上,会立即通知减速;若观众热情高涨,也会适当放慢速度,增加演员与观众的互动,让巡游更具沉浸感。
17 吨“巨无霸”
顶尖工艺撑起文化载体
“花车不仅是‘移动的景观’,更是技术与文化结合的载体。” 花车制作负责人赵军介绍,本次花车制作融合顶尖工艺、技术创新与文化表达,集合国内优质花车制造供应商,每台花车根据设计需求选用最适合的工艺,打破传统泡雕、铁艺、玻璃钢材料的局限。
技术创新随处可见:仿真龙结构采用玻璃钢与泡胶混合工艺,让龙身动态更逼真;3D打印技术用于红船等细节部件,提升造型精细度;曲面光环加入3D魔幻特效,增强视觉冲击力;针对弧形外圈等特殊造型,采用汽车级制造工艺,确保结构精度与稳定性。
“全球狂欢”花车。
“全球狂欢”花车堪称“最难制作”的存在——它重达17吨,是本次巡游的“重量担当”。赵军介绍,这台花车采用铁艺与汽车喷漆工艺,表面圆润且耐久性更强,顶部设有表演区,内置大屏互动系统,驾驶室还巧妙隐藏于前部球头内,“不仅结构复杂,对安全性、承重能力与控制系统的要求也极高,光是调试承重与互动系统,就花费了大量时间。”
10月1日,由武汉市人民政府、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2025“河山添锦绣——文旅IP城市大巡游”,将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盛大举行。23台花车、38支中外文旅IP首次规模化集结,带你解锁国庆狂欢新体验。“我们希望通过‘技术+文化+互动’的方式,让观众在观赏时感受到文化情感的传递,这才是花车巡游的真正意义。”赵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