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降堂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通讯员 张益游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中灿
又到“8·15”,这个令全体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9周年。79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全民族浴血奋战14年,最终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土地,取得了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极目新闻记者通过查阅湖北省档案馆的馆藏档案,探访受降堂等见证胜利时刻的旧址,寻访到部分湖北的胜利印记。
新四军完成对武汉日军战略包围
在湖北省档案馆,珍藏着一份“中国解放区鄂豫皖军区暨新四军第五师对日本驻军通牒”。这是见证新四军抗战活动的珍贵史料。
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开发利用处副处长吴华介绍,在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第五师是其中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活动在鄂豫皖地区,与日军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该师在武汉沦陷后的七年抗战中,抗击了大量的日军和伪军,还创建了鄂豫边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中原抗战的中流砥柱。
吴华说,在李先念等人领导下,新四军第五师依靠鄂豫边区人民群众的支持,顽强坚持中原地区抗日游击战争,于1941年和1942年粉碎日伪频繁地“扫荡”“清乡”和“蚕食”,部队及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至1943年,新四军第五师发展到近5万人,民兵20万人,边区所辖地区扩大到51个县,拥有人口1020余万,从四面八方完成对盘踞武汉日军的战略包围。通过与国民党的合作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该师牵制了大量敌人,为全国性的战略反攻和夺取战略全局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吴华说,中国解放区鄂豫皖军区暨新四军第五师对侵华日军的通牒,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在敌后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活动取得令人瞩目的胜利成就。这一通牒的出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体现了在鄂豫皖地区享有极高声誉的新四军第五师,是具有向日军发号施令的中国军队的重要代表。
吴华说,1944年豫湘桂战役后,抗日战争正式进入战略反攻,至1945年8月大反攻结束前,新四军第五师孤悬敌后,共抗击了15万日军和8万伪军,自身发展壮大为5万余人,对日伪军主要作战1260余次,歼灭日伪军4.3万余人。第五师部队伤亡1.3万余人。在跨越鄂、豫、皖、湘、赣5省交界地区的74个县境内,解放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300万人口,建立了7个专区、38个县的民主政权。这些战斗展示了新四军第五师在抗战大反攻阶段的重要贡献,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也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受降堂见证日军投降历史时刻
在中山公园西北角的大草坪上,有一座平顶房屋,名为受降堂。今天,里面还用仿真雕塑,重现了冈部直三郎向中国投降的历史时刻。
1945年9月18日下午3时,正是在这座建筑里,许多武汉市民见证了日军的投降。
吴华说,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发出乞降照会。随后,蒋介石密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以四个军向武汉挺进,分别解除日军武装。”
吴华说,在湖北省档案馆的馆藏史料中,还能看到当年受降的盛况:这一天,汉口中正路从循礼门至硚口的马路两旁,布满了岗哨。周围来了很多武汉市民,把中山公园围了里三层外三层,都想目睹鬼子投降的场面。
9月18日下午3时,一片肃穆中,日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从一辆黑色轿车上走下来,守卫在受降堂台阶前的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副官处长蒋虎杰快步上前,从冈部直三郎手中把战刀夺了过来,并带着他及4名幕僚走向受降堂。堂厅正中摆放着会议桌,孙蔚如身着戎装,作为华中地区受降官坐在正中,两侧坐着武汉地区总受降官王敬玖、湖北省政府主席王东原等人。
冈部直三郎及幕僚走进堂厅后,孙蔚如站起身,声如洪钟,宣读了“中华民国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司令六战作命甲第一号”,命令冈部直三郎投降。冈部直三郎,这个在武汉犯下累累罪行的侵华战犯,耷拉着脑袋,神情呆滞,大汗淋漓,颤抖着双手接过命令书,弯腰执笔签字投降。霎时,全场欢声雷动,院外爆竹连天。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楚资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大楚资讯,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icu/redian/4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