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马上就是“炫”大闸蟹的季节了。黄石的螃蟹,一般产自河口和黄金湖,而今年,大冶湖的螃蟹也将爬上市民餐桌。
离螃蟹金秋成熟还有一个多月,成年蟹要脱5、6次壳,眼下是最后一次脱壳的关键期。在大冶湖一处水质清冽、光照充足的水域,养殖户汪桂保拉起一只地笼,进行采样观察。汪桂保告诉记者,以前他养的螃蟹只到了手掌的2/3,今年养的螃蟹可以铺平整个手掌。
汪桂保来自安徽,有20多年的养殖经验。以往,他在河塘里规模化养蟹,一亩600多只。而在大冶湖,他从“大养蟹”变成了“养大蟹”,7.5万亩的湖域只有300万尾蟹苗,平均一亩40只。汪桂保说:“空间环境大,螃蟹在水底下爬来爬去,长势那必然就快。最后一壳脱完了,应该是在 4 两到 6 两,大的有 7 两。”这种螃蟹还不用人工投肥,湖里的水草、螺蛳是天然饵料。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常务副会长陆卫兵表示:“湖里面有一种红虫是高蛋白营养,小苗放进去以后的话,前期正好吃这个红虫。到了最后成熟期,里面天然资源就是螺蛳,螃蟹的最佳饵料就是螺蛳。像这种产出来的蟹,它是鲜甜嫩,然后膏红。”
据了解,大冶湖是黄石的母亲湖,曾因废水排放、围网投饵造成水质恶化,通过退养、截污、增绿、放流等一系列措施,水质已从劣V类恢复到三类,“水下荒漠”变成了“水下森林”。近年来当地还不断丰富渔种,以渔净水。今年3月,大冶湖生态文旅开发公司在中国渔业协会和华农等高校的指导下,引进技术团队,发动渔民参与,首次放养了大闸蟹。除了生态效益,大冶湖也在抢抓舌尖上的“蟹经济”。首批生态大闸蟹预计产量20万斤,10月份上市,眼下,大冶湖沿岸正加快打造鱼市、垂钓中心、水上运动中心等设施,让游客吃得尽兴、玩得开心,以“渔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楚资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大楚资讯,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icu/jiaoyu/4047.html